Thursday, November 5, 2015

兒童畫櫃~

我相信大部份媽媽都應該會有與我相同的經歷, 就是每次孩子上完課帶回家的美術作品應該放那裡?
有專家說過,孩子的作品應該要盡量展示欣賞, 因這會提升孩子的自尊心。所以我都想在家裡盡量展示我女兒的畫, 剛開始可能只是展示一兩副畫在家中,但就會不知不覺間越放越多,搞到整個家裡亂七八糟。

後來聽朋友介紹發現這個畫櫃,真的是偉大的發明。



每個畫櫃可以存放50張畫。而最方便就是可以隨時更換,




商品詳情請到 www.montessoriathome.com.hk

Tuesday, November 3, 2015

蒙氏學單字的3個階段 (3 Period Lesson)

在蒙氏的詞彙教學裡, 他們會有3個步驟稱為3-Period Lesson.
第一個階段,是要呈現想要介紹的詞彙
第二個階段,是要給孩子機會,讓他們能夠指出被問的詞彙, 目的是要幫助孩子建立聽覺記憶
第三個階段,是讓教導者確認孩子對詞彙的認知.

下面的短片可以清楚地演示出如何呈現3-Period Lesson


Tuesday, September 29, 2015

3-Part cards - Part 2

當幼兒已經學會物件的名稱時,我們就可以開始教導他們物件中不同部份的名稱。


  1. 剛開始準備3張不同部位的圖案卡,然後一張一張的介紹。例如:先放下第一張卡,告訴孩子 "This is an apple",然後再放 第二張卡,並告訴他 "This is the core",最後放第三張卡,並告訴他 "This is the skin" 。
  1. 在工作墊上將這三張卡混合起來然後讀出某個部份,再叫小孩指出正確的部分,例如:"Can you give me the skin?" 當孩子可以掌握不同的部分,就可以進行之後的練習。但如果小孩感到煩惱或是無興趣,那麼就意味要暫時結束課程,尊重小孩的意願是十分重要的。
  1. 將三張卡握在手上,然後放下一張卡在工作墊上,並問小孩"What is this?"。如果小孩不能正確講出答案或答錯,你只要告訴他正確答案 "This is ⋯⋯",不須要糾正他說這是錯的。然後再放下另外一張卡,讓小孩告訴你那是甚麼,並不停重複直到小孩想離開這個活動為止。
  1. 如果小孩能夠成功地記得所有的名稱,並且表現很有興趣,你可以換過另一款圖案的三張卡,並重複第一至三步。
但如果小孩在任何一點遇到阻礙,你可以先停止,並再重複強調那個詞語。最重要是不要讓小孩有挫敗感。在任何時間只要小孩感到煩惱、失去興趣,那麼就意味要暫時結束課程,尊重小孩的意願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小孩能夠閱讀,就可以隨意的使用全套的3-part cards 去練習配對


生字圖案卡的重點就是可以讓孩子配對答案, 孩子能夠自我矯正在蒙氏概念裡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細節。





Tuesday, September 22, 2015

3-Part cards - Part 1

3-Part cards 或 nomenclature cards 係蒙氏教學裡是非常重要的教具。他將所有要學的詞彙好像顯微鏡咁一個一個部份分解。目的是要讓小孩由淺到深的去曾加知識。




Toddler 的階段會由簡單的實物配對做認知的基礎。下面的短片是簡單的介紹如何利用3-part card培養孩子的語言基礎及如何挑選3-parts card。



一般在18-21個月就可以做到基本配對。除了水果也可以用動物或氣車, 不過最好以分類介紹。例如農場的動物做一個類別, 放入牛, 羊, 雞, 豬,不要加入獅子老虎, 因為它們是野生動物係列。



剛開始的時候我會挑一些大一點體積的模型, 讓小朋友容易分別它們的特徵. 



想要瞭解多一點資料可以參觀我們的網站


www.montessoriathome.com.hk

Wednesday, May 27, 2015

DIY Sensory Table

為了迎接這炎熱既夏天, 我終於幫天天打造好一個可以玩水, 沙, 多用途的Sensory table. 做法是參考外國媽媽DIY的解說, 利用PVC水管加IKEA 貯物箱制造.





一開始的時候爸爸不贊成在家添加這個, 因為他覺得被個盒佢係洗手間玩就可以, 而且又不會整濕家裡的木地板.  不過我覺得一個合適的用具和舒服的地方, 例如適合的高度和大小讓孩子可沒有阻礙的體驗及學習是很重要。天天(我女兒)每次一玩就1-2個小時, 爸爸看到她那麼專注和投入,也認同這是對的決定。



如果家裡有位置, 我會非常建議最好有兩個盤, 因為好多時玩不同觸感的物料既時候, 小朋友會想洗手. 所以玩一些類似麵粉的活動的時候, 我都會放水在另外一個盤. 

而且有另外一個盤的好處就是當有朋友來家裡就可以同時進行多項活動~


平常因為家人未必會搞太多DIY的體驗, 所以我一般會叫他們準備一些簡單又好玩的, 如倒豆及顏色水, 可以讓她自愉~


這張Sensory table真的可以制造好多不同的活動, 能提多款有趣味的新體驗, 也是下雨天的好幫手。能給予孩子一連串的訓練包括專注力, 觸感認知, 手部活動及協調能力,真是一個"百玩不厭"的工具!

天天@ 18 months

Wednesday, April 22, 2015

Freedom vs Discipline



最近去左一個由 Casa bambini Montessori school 搞既講座關於discipline vs freedom,真係獲益良多。一講到freedom同discipline,大家都會認為只能二選一,或好難做到平衡。但其實係蒙氏既環境裡freedom 同discipline 係同時間並存的。

講師好清楚地表達出freedom同discipline 既關係是互相聯繫的。所有係蒙氏環境所製造的freedom都是有相對的規矩去營造自律的態度。例如小朋友可以係教室裏面自由活動,但就絕不能奔跑;又例如可以選擇任何工作,但做完必須放回原位。

係蒙氏既概念,想要小朋友自律就必需做到以下幾點
1. Need for order - 為小朋友準備一個整齊有秩序既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就如講師說的"physical disorder causes mental disorder‘’。
2. Need for movement - 小朋友是需要自由自在的活動,陪小朋友體驗他們想體驗既事或物。6歲以下的小朋友根本不能坐定,如必須要他們乖乖坐定幾小時,就必須準備可以吸引他們坐定的工作,例如看他們喜愛的書或喜愛的勞作。
3. Need for independence - 孩子是需要獨立,因為通過自立方可建立自信及有動力去維持應有的榜樣。
4. Need for love and security - 要能感覺到父母的愛及安全感才可以毫無愄懼的去體驗生活及學習
5. Need for language development - 孩子必須建立語言技能,方可表達自己,讓情緒受控。試想如果你肚餓卻不會表達,那是如何感受。
6. Need for work - 孩子都需要有適當的工作,需要覺得自己是有貢獻的去培養責任感。
7. Need of silence & concentration - 當孩子正在工作的時候請不要打擾,他們不需要你在身旁不停的讚美。因為當你讚美的同時你也打段了他們的寧靜及專注力。當他們要得到你的肯定的時候,他們會看著你,你只需點頭微笑便可。
8. Need to work alone - 在4歲前的孩子是不懂得分享的,所以他們必須透過自己工作去學習如何尊重別人的工作。在蒙氏的教室裡,兩歲以下的孩子都是獨自工作的,他們其實都在學習如何尊重別人的工作或東西,因為大家都不能打擾別人的工作。如果想要做別人的的工作,他們必須要耐心的等候。


如果想要瞭解更多關於Montessori 既 discipline, 可以參考以下網頁





Thursday, March 26, 2015

蒙氏的數學 Part 2


當孩子熟悉1-10概念, 就可以介紹第二個階段十進制(decimal point)。利用一些金色的珠子去代表 十進制的類別; 個位,十位,百位 及千位數。透過集體遊戲(例如銀行游戲), 從實物的經驗讓孩子體驗及熟悉十進制的概念。





孩子透過練習及熟悉如何運用數字卡與金珠, 便可以開始第三階段連續數與跳數  (Linear & Skip Counting)。 十進制的學習最理想是與連續數及跳數一起進行,因為當小朋友在進行十進制時會碰到大數字的形成(Formation of Big Numbers)。在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認識個位以上的數字,懂得如何念出一些大數目的數字。但是他們其實只知怎麼念卻不知道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這時就可以利用Teens beads and Teens Board 教導孩子連續數的概念了。利用Teen Boards的教具, 小朋友可以很簡潔的就分別出每跳一行數字的變化, 而且更具體地了解到大數目裡面包含的是什麼,以及對大數目的形成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當孩子掌握連數後就可以利用beads chain 介紹跳數的概念, 為四則運算做基礎。以下是Skip counting 試範



第四個階段是加減乘除的運用。通常開始都是由兩個孩子一齊進行練習, 他們會假設到銀行或商店買東西或提款。 目的是將數學拓展到日常生活運用及提升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獨自練習就可以用Stamping game









Wednesday, March 25, 2015

蒙氏的數學 Part 1

計算及心算的概念其實很抽象,所以我一直都非常欣賞Montessori教數學的方法, 因為他們教數學的基礎都是由實物(concrete) 到抽象(abstract), 來啟發小朋友由簡單的數學程序到複雜的抽象概念,不像傳統教數學用硬背的方式。Montessori 的數學教學可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介紹數字1-10, 目的是要為準備孩子算術和教量的值。剛開始時,利用簡單的活動, 讓孩子建立1-10 的數值概念。  以下我會介紹5個不同的活動幫助孩子透過具體及有趣的方法熟習數字的第一階段。



就像一般蒙氏的教具一樣每一件教具都應該建造於"Control of error" 的概念就像以上南瓜教具 , 應該要有55個南瓜做相對 (1+2+3...+10 = 55), 不能多也不能少 因為如果小朋友擺放多了或小了南瓜的數目,透過實際的排列,都比較容易看出錯處並能夠自我矯正, 不須要透過大人指點或幫助。小朋友亦能從中建立自信心, 獨立及判斷能力 剛開始的時間最好由淺入深,不要一次過就介紹1-10, 可以先由1-3開始,然後慢慢加上其他數字 以下是是蒙氏其中一個很出色的教具Spindle box, 因為他除了讓小朋友有數值的概念, 它同時也介紹了"0"的概念, 這是對以後計算很重要的一個概念。玩法就是讓孩子跟據格子上的數字放入相同數值的鉛筆在格內,讓孩子更容易明日「零」和「沒有」的關係。



下面這個數字棒樓梯(number rods) 可以增加孩童從1-10順序及不斷增長的概念。



而磨沙數字卡(Numerals sandcard ) 則可以幫助孩童辨認數字




下面這個數字型狀卡1-10與55個圓點是要灌輸單數及雙數的概念。 玩法跟普通數數字一樣, 不過這個就以兩行排列像有個夥伴一齊. 當所有的圓點都列出後, 一些不具有夥伴的圓點則被稱為單數, 而有合作夥伴的圓點則被稱為雙數。





蒙氏的數學 Part 2 待續。

Tuesday, February 24, 2015

Homemade Play Dough (自製黏土)

之前見天天因為切得太多塑膠/木材做的黏貼水果, 令她切東西的手法一直被混淆, 讓我很懊惱. 一直都想買D 黏土被佢練習切野, 但又很怕佢放入口吃, 而且市面上的 黏土都很臭. 所以決定自己做, 原來很簡單!

這個黏土材料是一次做4份的份量

材料
4 cups 麵粉
2 cups 溫水
食物顏色
1 cup 食物油
2 cups 鹽

1. 準備4個碗分, 每個碗都放以下材料

  • 1/4 cup 溫水
  • 10 滴食物顏色
  • 2 tbsp 食物油


2. 另外準備一個大碗, 將以下攪拌一起

  • 4 cups 麵粉
  • 2 cups 鹽


3. 然後將攪拌好的粉放 1 1/2 cups 到4個之前準備好的顏色碗中.
4. 最後如果黏土還太濕或不夠滑, 可以放些麵粉搓揉.

PS. 不用的黏土可以用密實袋包好放雪櫃





Thursday, February 12, 2015

Seasonal Activity (過農曆新年) : 天天包利是篇




昨日天天幫手入利是, 佢都幾樂在其中 因為係新銀紙, 所以都幾安心被佢慢慢研究. 今次天天

係第一次接觸銀紙, 所以佢望佐好耐, 研究佐一排先開始. 我覺得依個係天天一個好好的體驗, 

因為今年是佢離開BB階段第一次收利是, 我相信佢收到利是後一定知道裡面係咩。雖然天天

入完D利是都幾皺, 不過我相信大家吾介意既~ smile emoticon

@16 months